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 结构力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一方面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而且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反复用到结构力学知识,结构力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向该专业的学生工程ji中使用的各种工程结构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可划分为平面杆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方法:力法和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矩阵位移法;荷载作用下赵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静定梁的影响线及刚家内力计算上机实习。平面杆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主要介绍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瞬变体系的概念及特点、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主要介绍静力平衡方程和叠加原理、多跨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梁、三铰拱及静定平面行架的内力计算方法,静定结构的特征。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介绍静力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功和外力功的概念、荷载引起的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图乘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位移互等定理、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计算方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主要介绍超静定结构的分类、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原理、对称性的利用、超静定拱的内力计算方法、支座移动与温度改变引起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计算结构的校核方法;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原理、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的建立及物理意义、位移法未知量的确定方法、内力计算的基本步骤、对称性的利用方法;力矩分配法的适用范围、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计算一个节点线位移刚架的方法,利用结构的对称性计算内力;静定梁的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原理、利用影响线求固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力和内力、确定最不利荷载的位置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结构组成的规律、力学性质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结构力学基本知识分析、设计岩土建筑工程结构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学》等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