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主要讲述20世纪80、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中国文学。有两条主线贯穿 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学。主要由两条主线来组织、融合。 文学史线索。20世纪80年代(具体时间以1976年10月为起点)至本世纪初中国文学发展的概况。其一涉及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哲学)思潮,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新生代文学、网络文学等等。对这条线索的把握可以了解新时期四十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其二是现代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关系。现代性其实是当代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想文化烙印。当代中国文学每一次变革都深深印上了现代性的烙印,把握这一线索的嬗变对于拓宽文学视野,正确认识文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二是优秀作家作品的线索。重点讲述巴金、王蒙、张贤亮、高晓声、贾平凹、铁凝、韩少功、阿城、汪曾祺、残雪、马原、余华、张承志、舒婷、王安忆、莫言、陈忠实、高行健、林白、陈染、毕飞宇等作家的创作。对这一线索的关注主要反映我们对于当代文学作品整体审美取向的把握和认识。 二是优秀作家作品的线索。重点评述王蒙、张贤亮、高晓声、贾平凹、刘心武、韩少功、残雪、马原、余华、张承志、张炜、刘震云、王安忆、莫言等作家的创作。对这一线索的关注主要反映我们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整体审美取向的把握和认识。 1.推荐教材: [1]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上、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作品选(第四版):1915-2018(1-4卷) [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主要参考书: [1]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1949—1999)[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3]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刘永丽.中国现当代新诗文本细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