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生产工艺学》课程介绍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油脂生产工艺学 英文名称:Edibl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编码:0832000405 学分:1.5 总学时:24学时。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工程方向) 先修课程与知识储备: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粮油科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后继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介绍了常见植物油料资源的种类与用途;动植物油脂的典型制取工艺与精炼技术原理;食用油脂的典型性质与品质评价方法;食用油脂产业与人类健康及环境生态的关系。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动植物油脂的基本性质、制取及精炼技术原理以及相关设备的基本性能等基本理论知识,并要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在油脂工厂生产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的食用油脂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同时还与人类健康及环境生态息息相关,认识到食用油脂产业是能满足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健康产业;使学生认识到原始创新技术对我国破解西方国家对我国食用油脂产业“卡脖子”技术壁垒的重要性,认识到食用油脂领域偶发的安全事件和环境污染问题都将对产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和求索创新、探寻真理的科学思维与积极性,增强为食用油脂产业健康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课程教学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典型食用油脂种类、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动植物油脂的基本性质、健康效应、品质评价方法、以及油脂制取及精炼技术原理及其典型设备的基本结构特征等基本理论知识,并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在油脂工厂生产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理解环境、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制约因素对油脂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 3、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 课程目标①:能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油脂生产工程领域的问题推演及分析,比如植物油料预处理方法选择、油脂品质的评价等。该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油脂相关新知识的素质。 课程目标②:能基于化工原理、粮油科学原理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表述油脂生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比如油脂生产单元程序的配置、典型生产设备的选型、工艺操作方法的选择等。该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表述复杂油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和分析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油脂工艺流程走向等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③:能进行油脂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选型与布置设计,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节能、环保、节省投资等创新意识。该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油脂生产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对不同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类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专业素质。 课程目标④:能分析和评价食用油脂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油脂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该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对油脂生产实际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五、教学方法及要求 1、教学方法要求 (1)教师学科专业背景: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资深教师,非常熟悉国内外食用油脂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能熟练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源检索和利用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出解决措施。 (2)教学准备: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保证个人备课的风格,视频会议和QQ群讨论的集体备课方式则有利于群策群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课程内容重构、问题驱动思考、案例拓展思维、思政元素发掘等线上线下活动,注重将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课程教学组织流程如图1所示。课堂教学方式以讲授、问题研讨等为主,课后教学方式包括文献检索与阅读、课后作业与撰写课程综述论文等,注重学生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自由选题撰写综述论文使学生能通过文献研究及归纳总结出食用油脂行业某类产品或某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等,并能就某个工程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六、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内容 植物油料油脂的种类、特点与国内外油脂工业发展现状;国内外食用油脂的主要制取方法与精炼方法;食用油脂的主要性质与营养健康特点等。 2、难点内容 针对不同油料品种,怎样选用不同的制油工艺?针对油脂的不同品质要求,怎样选择不同的精炼工艺?怎样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出食用油脂行业某类产品或某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 七、学习要求 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参与课堂讨论的要求、作业要求、课外自主学习要求、考试要求等等。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具体设计 1、预习要求 为加深和拓展学生对食用油脂行业的了解,每节课后给学生指定中外文参考文献作为下次课的预习内容,并通过课堂提问对预习效果进行考察。 2、课堂讨论要求 任课教师课前向学生布置要讨论的问题和需提前阅读的参考文献,通过学生围绕所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使课堂讨论逐步深入,讨论结束时任课教师要正确概括所讨论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并指出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 3、作业要求 本课程安排课外作业4次,(1)食用油脂的结构与功能、理化性质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某种油料预处理与压榨工艺及其技术要点;(3)浸出法制油工艺主要有哪些工序?对溶剂的要求有哪些?(3)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分别脱去油脂中的非食用成分?(4)选择某种植物油料,设计一条合理的制油工艺路线,指出各步骤的主要工艺要求,并评价其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 八、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1、考核内容及评价依据 本课程考核内容、建议评价依据以及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2、考核方式:考查 3、成绩评定 采取期末考查成绩加平时成绩的总分计为课程成绩。其中期末考查占总成绩60%,主要采取论文综述或PPT汇报形式,也可以根据教学效果情况采用书面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通过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情况给定,占总成绩的40%。 (1)期末成绩评定标准:按期末考查的评分标准执行,在总成绩中占60%; (2)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在总成绩中占40%,其中,课程作业总占比70%、课堂表现总占比20%、考勤总占比10%。 课程作业占平时成绩的70%,其中作业1占比25%;作业2占比20%;作业2占比25%;作业4占比30%;课程作业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 九、课程资源平台 长沙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十、教材、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刘玉兰.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 何东平,相海. 油茶籽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 倪培德主编.油脂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何东平,闫子鹏. 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 期刊杂志:中国油脂 大纲执笔人:吴苏喜 课程负责人:吴苏喜 大纲审核人: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