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Corporate Finance) 编写单位: 经管学院 金融系(教研室) 编写时间: 2021年 6月 《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 英文名称:Financial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限选课 课程编码:0203001245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8学时。其中,讲授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适用专业:金融学 先修课程与知识储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 后继课程:毕业实习、毕业教育 二、课程简介: 《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是金融学类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较全面了解了金融的本质、金融市场运行规律以及证券业、保险业、商业银行业以及非金融类公司的核心业务、资本运作之后,对学生开设的拟在培养学生金融职业道德、思考未来职业前景的课程。本课程内容分两部分,其一是金融职业道德,阐述金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和研究意义以及银行、证券、保险金融领域三大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业具体准则;其二是金融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整合开发、雇主评估、工作——生活平衡等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明确自己的职业动机、目标、兴趣及战略,为最终完成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金融职业道德是指从事金融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金融的宗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追求的是社会价值最大化,而非个体价值最大化。因此通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影视作品与证券市场司法案例等教学资源的组织,促使学生能深刻认知资本与资本家的罪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金融监管的初心与宗旨,互联网金融技术可行性、个体价值最大化与社会安全、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 2、课程教学总目标: (1)掌握金融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并树立正确的金融职业道德理念;(2)掌握职金融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符合职业道德的进阶途径,并指导目前的专业学习、毕业时的求职取向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 3、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 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翻转课堂、主题研讨、教师评价中掌握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与表征、金融职业的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在翻转、研讨、金融道德事件分析中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辨别能力与持续学习能力。 4、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OBE结果导向) 表1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与课程关联度 课程目标 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能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1 高 主题研讨:《猎狐》片段与蚂蚁科技上市风险,掌握资本的罪恶与资本运作者的罪恶辨析、伟大的理想与罪恶的理想实现路径间的差异、个人价值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大化间的矛盾。 2 主题研讨:你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掌握金融职业素质要求、能力要求,能据此评估现有学习、工作。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主动学习金融学前沿理论,了解金融新 技术、新工具、新方法与新业态。能主动 适应金融业最新发展趋势,不断提高金融 实践与创新能力 3 高 关注金融时事,了解金融发展的前沿理论、最新实践、最新监管制度;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掌握金融职业的新规范、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4 关注金融时事以及金融业态的最新进展,金融人才市场供需变化与执业技术要求,修正或提升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 知识点 讲授 学时 课程 目标 序号 描述 序号 描述 1 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 1 金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原则 2 1、3 2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道德规范 2 主题研讨 1 《猎狐》片段欣赏并讨论 2 1、3 2 蚂蚁科技上市受阻事件主题讨论 3 金融执业要求与职业晋升路径 1 金融业态与金融人才需求结构 2 2、4 2 金融人才素质、能力要求 3 金融职业晋升路径 4 主题研讨:金融职业目标与达成路径 1 职业目标是什么 2 2、4 2 达成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3 自我评估 4 能力、素质补漏与目标修正 五、教学方法及要求 1、教学方法要求 (1)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与教学准备 授课教师必须具有金融学类专业的高等教育经历,具有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熟悉金融业态与职业发展路径。能清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金融职业道德内容、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金融执业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 (2)教学环节设计与组织 本课程教学重在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和思考。8个学时,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翻转课堂、主题研讨、课堂提问的方式展开。采用翻转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搜集整理金融职业道德理念、职业规范、金融职业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通过主题研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深刻理解金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与职业犯罪的边界,深入理解职业目标、职业规划与现实专业学习、能力培养间的关系。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全程贯穿思政教学,通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影视作品与证券市场司法案例等教学资源的组织,促使学生能深刻认知资本与资本家的罪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金融监管的初心与宗旨,互联网金融技术可行性、个体价值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提高辨别能力以及为大家舍小家勇气。 六、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银行、证券、保险金融领域三大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业具体准则;金融职业意识与职业责任;金融职业道德节操与修养;理解金融职业道德评价与行为选择。 难点:金融职业道德风险的评估、金融职业道德的坚守;金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自我评估与改善、提升 七、学习要求 1、按照授课老师要求做好翻转课堂准备、主题研讨准备,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提升与巩固学习效果;认真阅读、学习每一章教学前或教学中授课教师推送的相关文章或教学资料,拓展专业视野。 2、定期阅读财经新闻,关心和关注重大国内外财经事件,形成较强的专业触觉与敏感度;认真准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专题讨论。 3、利用一行两会等官方网站,实时了解金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最新动态,了解金融职业道德新理念、金融职业新方向与执业新要求。 4、利用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环节,培养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把握金融学前沿理论和金融业最新发展趋势,提升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 八、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1.考核内容及评价依据 本课程考核内容、建议评价依据以及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目标-考核方式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1.3 职业道德的掌握程度与辨析能力。 考勤与课堂回答问题、翻转主题研讨参与、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课后作业。 2.4 职业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的掌握程度与自我评估 考勤与课堂提问、翻转与主题研讨参与、口头表达能力,课后作业。 2、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标准:此课程为“限选课”,鼓励授课教师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重视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考核成绩”。考勤10%,翻转和研讨参与10%,口头表达能力20%,认知与观点30%,课后作业30%。 (2)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4 课程目标-成绩评定标准关系表 课程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 1、3 出勤情况、课程预习与复习考核情况、课堂提问回答与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线上按照学习任务点完成情况和成绩比重自动统计成绩,线下分A(90~100)、B(80~89)、C(70~79)、D(70分以下)。 2、4 翻转课堂和专题讨论、辩论参与情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问题分析能力。分A(90~100)、B(80~89)、C(70~79)、D(70分以下)。 九、课程资源平台 1.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下载平台: (http://www.csust.edu.cn/xdjyzx/index.htm) 2.中国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 3.中国证监会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 4.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ndex/index.html 十、教材、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1] CFA一级备考手册5:道德与职业准则[M].于海颖 等.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主要参考书 [2]毛庆根.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M].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 [3]田秀萍.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4]罗伯特·里尔登 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4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大纲执笔人:丁琪琳 课程负责人: 大纲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