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课程介绍 一、游泳的特点及意义 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生产劳动和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游泳活动。因此游泳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近代游泳是从欧美传入的。游泳是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者相结合的运动。游泳时人体几乎所有的肌肉群都参加活动,因此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心血管的机能得到加强。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还可以使呼吸肌变得强壮有力,使体温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游泳还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游泳也是生活中一项必需的技能,它对劳动生产和国防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游泳是一种有氧运动,它的特点是节奏性强、持续时间较长。其运动量、运动强度,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情况而定,可大可小,灵活多变。经常从事游泳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近年来游泳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这极大的鼓舞了广大群众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游泳作为生存和健身、娱乐的一种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锻炼意志品质、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亦有良好的作用。游泳还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游泳还是一门生存的技能。近年来游泳运动被推选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游泳运动简便易行,适合男、女、老、幼终身锻炼。由此看来,游泳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大学里开设游泳课程,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游泳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游泳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游泳教学,培养学生参加游泳运动的兴趣,促进和加深对游泳运动的了解,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任务:学习和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基本掌握蛙泳的完整技术;使学生了解游泳的起源、发展、项目特点;了解游泳对培养自身生存、生活能力以及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游泳的练习方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课外进行锻炼;了解游泳的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能够组织小型的游泳比赛。 三、游泳教学课程的分布情况 游泳运动项目在学校中开展很广泛,只是由于受到气候、场地、教学时数等条件的限制,在教程内容的分布上有一定的不同。 我校游泳运动课程分布情况如下: (一)理论部分 1、介绍游泳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2、讲解竞技游泳的基本技术; 3、游泳的安全卫生常识; 4、游泳场地及设备; 5、游泳竞赛规则 (二)基本技术 1、蛙泳的基本技术: (1)、身体姿势: (2)、腿部动作: (3)、臂部动作: (4)、配合技术: 2、自由泳的基本技术: (1)、身体姿势: (2)、腿部动作: (3)、臂部动作: (4)、配合技术: 综上所述,游泳课教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基本技术)。这两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在教学中必须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教学注意事项 1、理论部分要始终贯穿在游泳课教材中,一般放在课的前半部分; 2、游泳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游泳的活动范围较大,参加游泳课的人数较多,任课教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应在课中多巡视和帮助学生; 4、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教学并且区分运动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5、在游泳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护水质,遵守游泳池的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