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网络工程系 熊兵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对象】软件工程13级1-2 【层 次】四年制大二本科生 【教学总学时】40学时 【前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 【后修课程】网络安全、毕业设计 二、教学地位与作用及主要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具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等内容。 三、课程选用教材 【使用教材】 《计算机网络(第6版)》 作者:谢希仁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6月 【选用依据】 该教材先后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内容涵盖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等内容。该教材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 【参考教材】 《Computer Networks》.Andrew S.Tanenbaum著,潘爱民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计算机网络(第2版)》 吴功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 《计算机网络(第2版)》 冯博琴,陈文革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配以适量的上机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授过程中,考虑到该课程注重动手、注重应用的特点,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制作合适课堂教学的PPT课件,以灵活生动的方式讲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全部内容。对概念、原理的解释和描述尽可能地以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实际例子和图示加以对比说明,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之间、原理之间以及应用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特点 课程特点是内容深、概念多、专业性强、应用面广。教学时宜采用“自主学习”、“精讲多练”、“详细讲授 ”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讲授知识点时,力图将抽象问题生活化、生动化。在上机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上机作业;及时找出学生上机时遇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六、各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表示,难点用☆表示) (一)概述(4学时)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2. 因特网概述 3. 因特网的组成(★) 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二)物理层(4学时)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 信道复用技术(★☆) 5. 数字传输系统 6. 宽带接入技术 (三)数据链路层(6学时) 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2. 点对点协议PPP(★) 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5. 扩展的以太网(☆) 6. 高速以太网 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四)网络层(8学时) 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 网际协议IP(★) 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6. IP多播(☆) 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五)运输层(8学时) 1. 运输层协议概述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7. TCP的流量控制 8. TCP的拥塞控制(☆) 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六)应用层(8学时) 1. 域名系统DNS(★) 2. 文件传送协议 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4. 万维网WWW(★) 5. 电子邮件(★) 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七)网络安全(2学时) 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2. 两类密码体制(★☆) 3. 数字签名(★☆) 4. 鉴别 5. 密钥分配 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问式及采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的演示等方式,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计算机网络中抽象的概念,采用动画技术,制作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程重点及难点内容。 课下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件在网上共享、开通网络答疑室、课外定期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内容,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及掌握。 七、教学进度 该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0学时,2.5学分。教学安排按照一学期13周进行,平均每周3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总 学 时 其 中 课外辅导/课外实践 备注 讲课 实 验 上 机 其 他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4 4 第三章 6 6 第四章 8 8 第五章 8 8 第六章 8 8 第七章 2 2 总计 40 40 八、教学辅导与测试 关于答疑:通过发送电子邮件、QQ在线等方式随时答疑。 关于作业:每次课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业内容与形式及测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确定。 关于测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上课、上机与作业)占总成绩20%。 2、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 九、教学意见反馈 1.学生可以直接将教学反馈意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任课教师的私人邮箱中:xiongbing.csust@qq.com 2.任课教师联系方式:QQ362958830,移动电话18773116229。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