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8070023 课程名称:节能技术 英文名称: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18/1.0 主要选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简介:节能技术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系统的简捷计算和热经济指标;等效热降的理论基础;等效热降应用的基本法则;再热机组的等效热降;辅助系统的节能分析;热力系统设备的节能分析。本课程的重点是:等效热降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法则;节能的实例分析;等效热降的概念;变热量等效热降的分析计算方法。 主要参考书: [1] 林万超.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2] 林万超.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3] 林万超.火电厂热系统定量分析.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4] 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力发电厂,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等。 课程编号:08070056 课程名称: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学时/学分:26/1.5 主要选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简介: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该课程介绍传热传质过程的基本理论、相变热质交换的原理与设备、空气与水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空气射流及燃料燃烧时的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热质交换设备的形式与结构及热工计算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热质交换的基本理论,对空气进行各种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热质交换设备热工计算方法,并具有对其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 主要参考书: [1] 连之伟主编.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闫全英、刘迎云主编.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杨世铭主编.传热学(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补宣编著.工程传热传质学.(上、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