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以有机官能团为主线,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能、反应及其转化等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高素质人才。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特质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2、课程教学总目标: 掌握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有机化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具有逻辑思维、系统分析和发现专业领域中相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应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发现专业领域中相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内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反应、立体化学等;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达方式;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异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要反应及其反应历程;简单有机物的合成路线设计。重点掌握的化合物: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单糖,氨基酸。 2. 难点内容:有机物的立体化学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三、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OBE结果导向) 本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OBE结果导向)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与课程关联度 课程目标 工程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材料、环境工程问题。 2.12.2能够利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对材料、环境工程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进行检验和验证。 高 1. 学习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等的命名、性质、鉴别和制备方法,培养学生将有机化学知识用于对材料、环境工程领域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进行检验的能力。 2. 学习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工业制法及其主要用途,学习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将有机化学知识用于对材料、环境工程领域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进行验证的能力。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的材料、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3能收集公开文献中的工程知识,找出与材料及环境工程问题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高 3. 学习各类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变的条件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及环境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的能力。 4. 学习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和游离基反应历程,培养学生探寻材料及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的能力。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的材料、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4.3在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能综合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中 5. 学习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培养学生针对复杂的材料、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能力; 6. 学习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