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和分析汽车的性能以及汽车性能实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沙市的第一条汽车检测线就诞生在原长沙交通学院的汽车实验中心,汽车检测线就是对汽车进行动力性、制动性、侧滑、排放性等性能的;现在的汽车碰撞实验中心、汽车底盘测功机、汽车的道路实验设备等都是汽车性能实验设备,也就是汽车理论的实验设备。利用汽车理论的这些实验设备,以前的汽车教研室、现在的汽车服务工程系与车辆工程系的老师们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重大项目。 汽车理论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后续课程:汽车运用,汽车维修,汽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通过分析与计算汽车所受到的各种外力,对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通过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重点: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汽车行驶方程。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大传动比的选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分析,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制动防抱死装置。难点: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分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是通过多媒体与实验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汽车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装备,很多同学有驾驶汽车的经验,并且都有坐汽车的经验,把在驾驶汽车时的一些现象与汽车的性能指标参数结合起来分析,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实验的设计思想:汽车理论主要是研究汽车的使用性能,因此汽车理论的实验主要就是测定汽车各种使用性能的指标参数,通过测得的指标参数来分析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的主要内容有: ⑴ 测定汽车的最高车速与加速能力;通过该实验测定汽车的动力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⑵ 测定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通过该实验测定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⑶ 测定等速百公里油耗;通过该实验测定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⑷ 测定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通过该实验测定汽车制动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⑸ 测定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通过该实验检验了汽车的不足转向特性对汽车转弯过程的影响。 ⑹ 测定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通过该实验测定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以及其这些参数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 实验的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课堂与书本所学的理论,加深了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效果很好,同学们对实验的兴趣很大。 2.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及考试改革 ⑴ 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汽车已大量走入家庭,汽车是一个大众产品,汽车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爱的机器,汽车理论主要是分析与研究汽车使用性能的,很多同学有驾驶汽车的经验,并且都有坐汽车的经验,在讲课的过程中把驾驶汽车时的一些现象与汽车的性能指标参数结合起来分析,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例如汽车上坡时减档就是为了增加汽车的驱动力来克服上坡阻力;再如汽车在高速时(一般大于60km/h)时,关闭空调而打开车窗,由于空气阻力增加较多,反而会增加油耗。 ⑵ 精讲与泛讲相结合 对于重点与难点要精讲,而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要泛讲;对于分析与研究汽车使用性能的一些通用的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要精讲,而对于本课程已讲授过的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要泛讲;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要精讲,而对于纯理论推导在课堂上只介绍推导的方法与所用到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介绍具体的数学推导过程,由同学们课后自行推导,有问题在课余时间解答。 ⑶ 开放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问题留给学生自学,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想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加强讨论式教学,由老师首先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寻求答案后经过学生口头回答或板书,再经过学生公议,最后老师对此问题进行总结并指出注意事项。这种不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基础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 ⑷ 教学手段 由于汽车理论主要是分析与研究汽车使用性能,而汽车的使用性能是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图形图片、视频、形象化的动画、FLASH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仅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掌握好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到汽车侧滑时,放映汽车漂移运动的视频,使学生对汽车侧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汽车的各种性能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⑸ 教学改革举措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鼓励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讨论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加强演示实验室建设,增强感性认识。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教改教研论文方式作报告。 ⑹ 考试内容要加强工程实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