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篮球运动概述 篮球运动是围绕高空的球篮这个目标,以篮球为工具,以投篮准确为目的,以个体与整体运用专门的技术、战术为手段,以两队立体型凶悍攻守对抗为基本形式的一项非周期性运动项目。 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演进 一.篮球游戏的起源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它是1891年12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即麻省春田市)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 Dr·James Naismith,1861~1939 )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先在麦克吉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他的兴趣是体育,因此毕业后他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 无精打采。奈史密斯曾设想把某种户外运动项目搬进室内进行,并试用过橄榄球,但由于橄榄球猛烈的旋转和变向,难于在体育馆内坚硬的场地上进行;随后他把足球搬进室内,但又有不少队员受伤和许多窗户玻璃被损坏;接着他又在室内进行曲棍球运动的尝试,因为场地限制,学生经常搅在一起用球棍互相打击。最后,奈史密斯意识到,要把某一种成熟的运动项目照搬进室内,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吸收各项目的一些特点,才会创造出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新项目。他在分析当时的各项体育活动时发现,已有的项目大都使用球进行活动,而活动时,动作的难易程度与所用的球大小似乎成反比关系,即用小球的时候,需要用棒、杖、拍等器具间接地控制球;相反,使用较大的球,可以不需要棒、杖、拍之类的间接物来控制球;而要用脚、手控制支配球,才便于做出各种动作。奈史密斯认为,应该设计一种用手直接控制球的新型运动项目。于是他想到,早在公元 700 年,马雅人就发明了一种名叫场地球的球类游戏,这种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快而且激烈,在技术方面虽然与现代篮球的投篮不相同,但就目的而言,却与现代篮球的投篮略相近似,因而使奈史密斯在选择投射目标时受到了启发。同时,他还回忆起自己过去亲自参加和见过的游戏,使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家乡加拿大的阿尔蒙特,他与小伙伴们玩过一种称为"打小鸭"的游戏。在高出地面的岩石上,放上一块梨子大小的石块作为"小鸭"。小伙伴们站在相距大约 20 英尺的地方,拿同样大小的石块依次投向"鸭",开始时打落的次数很少,后来由于将石块呈抛物线掷过去,"小鸭"被打落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此外,当地儿童常玩一种摘桃扔入桃筐的游戏。受这些游戏的启发,奈史密斯认为:只有把目标置于队员头上的水平位置而不是在地面上,只有将球呈抛物线状投射出去,才可能使球进入与地面平行的目标。这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时的一个重大突破,使球投射中目标的决定因素不是"力量",而是"准确性",这样也符合最初的原则。在创造和设计篮球游戏的最初阶段,奈史密斯先生就提出了 5 条制定篮球比赛规则的原则,根据这五条原则, 1892 年,奈史密斯先生借鉴美式足球、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的规则拟定出了这个新设计的运动项目的最初13 条规则,他叫秘书打印后张贴在体育馆的公告栏上,随后正式刊登在学校出版的《山角》杂志上。由于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各家各户都备有装蜜桃的篮子,于是奈史密斯就地取材将一对盛桃子的篮子,分别安装在体育馆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离地面正好 10 英尺( 3.05 米)。这项运动可以由许多人来进行,在奈史密斯原来的构想是每队人数不拘,主要是能够让全部的学生参与活动即可,所以每队上场球员最多允许四十名,最少三名,不过要求双方上场人数相等。新的运动项目有规则而无名字,奈史密斯的一个学生建议叫它为奈史密斯球,但奈史密斯不赞同,因为是用"篮子"作为投掷目标,决定取名为"篮球"。第一次篮球比赛是在 1891 年 12 月 15 日,比赛双方各上场 9 名队员(因当时奈史密斯班上的学生共有 18 名),比赛用球是足球投中篮得 1 分——这是沿用足球的记分方法,按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开创初期进行这种游戏,碰上最大的一 件麻烦事,就是篮框有底(图1-2),每投中一次,球便留在篮子里,必须有人拿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来,才能继续比赛。随着篮球运动的开展,由室内转向室外,最初在室外开展篮球运动,场地上立起一根柱子,挂上一个篮子,对球场地面也无具体要求,只要是球场空间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即可。以后, 图1-2最早使用的篮球和篮框 又逐步将室内室外的装水果的篮子改为铁制篮圈,篮 网用绳子编制而成,并在网底连结一条绳子,通过球篮上沿或在上沿后方安装的滑轮,将投入的球拉出,这样就减少了爬梯子所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麻烦。室外的球篮改为铁圈后,柱子也改为金属管子,管子头上放置篮圈,相似漏斗的形状,铁圈上也捆有绳子组成的网子。篮子后面增设了遮板。到了 1893 年,已形成现代篮板、篮圈、篮网的雏形。 二.篮球运动的演进 篮球游戏经过了构思设计、无序戏试、建章完善、传播推广、立项人赛、全面普及、提高成学、创新发展和攀登飞跃9个演进历程。 以演进活动形式的时间可划分为: 1. 初创试行时期(19世纪90年代 ~ 20世纪20年代) 2. 完善与推广时期(20世纪30 ~ 40年代) 3. 普及与发展时期(20世纪50 ~ 60年代) 4. 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 ~ 80年代) 5. 创新与攀登时期(20世纪90年代 ~ 21世纪初) 以篮球运动演进发展的水平层次划分为: 1. 浅层次知识性的娱乐游戏阶段 2. 高层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竞技性运动项目阶段 3. 深层次相关学科交叉融为一体的科学学科门类阶段(即篮球运动学的形成) 总之,篮球运动的演进,是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意识的增长密不可分,并结合其自身的特征、规律、特点而有阶段、有层次地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形 成,由个别国家向局部区域,再向全球发展,即可认为是一种由游戏——区域性文化活动 ——竞技体育项目——世界性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学学科门类——体育产业种类的演进过程,不断地创新、完善、发展成全球性科技、文化、艺术富于一体的特殊财富。只有认清它的特征,把握它形成的哲学理论基础和它的运动规律,才能真正掌握其本质,不断在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作出新的正确判断,采取新的手段推动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节 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一.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篮球运动于1895年(清朝未期)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Daivd Willard Lyon)介绍传入我国天津市,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起源地。1896年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第一次篮球游戏比赛。篮球运动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已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态,在教育科学领域已成为一门教育学科, 在竞技体育范畴内它也是一项重点发展的竞技运动。 二.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895 ~ 1948年):篮球运动经历了初始传播(1895 ~ 1918年)、缓慢普及(1919~1936年)和局部发展(1937 ~ 1948年)三个阶段。 第二个时期(1949 ~ 1995年):在这一时期篮球运动经历了普及、发展、提高(1949 ~1965年),停滞、困惑(1966 ~1978年)和复苏、提高(1979 ~1995年)三个阶段。 第三个时期(1996 ~ 21世纪):篮球运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三节 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空间对抗特点。 (二)内容多元特点。 (三)集约多变特点。 (四)健身、强心特点。 (五)启示、教育特点。 (六)职业、商业化特点。 二.篮球运动的作用 (一)篮球运动能培养运动员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拼搏的精神。 (二)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能提高队员各感受器官的功能,对提高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及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篮球运动能促进参加者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提高分配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对空间、时间的掌握和定向能力,也起着很好的作用。 (四)篮球运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它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振奋精神,从面提高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五)篮球运动对增进友谊,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节 新世纪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形态 (一)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竞技比赛文化氛围全面提高。 (二)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三)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拓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 (四)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 (五)竞技篮球群雄相争,出现新格局,呈现新特点。 二.竞技特征 (一)智——才华充实:越来越重视运动员文化知识结构的充实与更新,使他们掌握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从而聪慧地在篮球场上驾驭球;并且在结束篮球运动生涯后,还能用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高——内涵新意:"高"的内涵,不能简单片面地认为仅是高体型和制高优势,而是高体能、高体质,攻守技术运用的高效能,攻守转换的高节奏,对抗的高强度,从而使比赛进程处处时时处于"高"的意识之中。 (三)悍——拼斗凶狠:篮球场上"悍"的传统理解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悍’不仅反映在思想、意志、作风、精神上,反映在比赛过程中拼争技术手段和战术方法组合的合理应用上,而且还体现在比赛规则的不断演进的导向上。 (四)快——重在节奏: (五)准——不断提高 (六)全——多元结合 (七)变——瞬时莫测:随着现代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不断修订,迫使运动员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攻守双方的争夺也更为激烈、凶悍甚至微妙,因此,运动员在任何一次攻守回合中,都必须富有创造性,才能制造出具有攻击性和杀伤力的机会,最后简练旧又巧妙地达到预期的攻守目的。 (八)星——奇特显要:作风顽强、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心理稳定、得分能力强、攻守兼备、智勇双全等是明星队员的共同特征。所以拥有明星队员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大力造就自己的明星队员,是所有优秀篮球队的共同追求。 (九)技——艺术升华:篮球比赛场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展示高超技术、战术、体能和高度智慧的艺术舞台。观赏他们的表演,既给人以艺术享受,又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启迪。随着篮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运动的艺术魅力必将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十)阵——战法机动:兵家注重"阵而后战,兵法之举,运用之妙,阵乎一新",可见作战之前布阵的重要性。进攻与防守战术的变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修养、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层次、智力结构、场上作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一)帅——足智多谋:教练员是一队之帅,他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理论知识水平与对新事物的敏感力、实践经验和管理指挥才能等决定着一支运动队伍的发展前途。教练员是否制定有较战术、更新打法,有无出奇制胜的"指挥"才干,对夺取主动、赢得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十二)男、女并趋发展:女篮队员在掌握技术、运用战术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等方面,都随着比赛规则和技、战术的发展而不断向男篮靠近,从而使女篮比赛同样富有魅力,女队打法男子化,将成为今后女篮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一)队伍大型化,高大队员速度快、技术全面、位置趋向模糊 1.队伍大型化:身高与体重均衡。 2.良好的身体素质 3.全面的基本技术 4.位置模糊,能打两个以上的位置。 (二)速度加快,节奏分明,进攻更注重效果。 1.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加快。 2.攻、守转换、技术衔接快。 3.节奏分明,更注重进攻效果。 (三)以球为主的攻击性、多变性防守运用更加普遍,贴身防守更加凶狠。 1.以球为主,人、球、区兼顾。球动一次,5名防守队员位置都必须变化一次。 2.对有球人贴身、平步、主动用力、抢步、抢位。 3.防守战术形式综合多变。 4.加强整体协同防守的意识和配合。 5.假换抢前、关门复位、补防轮转、夹击围守、抢篮板球。 (四)中锋活动范围扩大,技术全面,职能增多,打法更加灵活, (五)善于变化,掌握主动,比赛更具观赏性。 1.技术运用的随机应变的基础是运动员的智慧和个人技术能力。 2.战术运用的灵活多变:进攻战术:以个人进攻和基础配合为主;防守战术:攻击性、多变性。 3.临场指挥的积极应变。 (六)教练员训练、管理和指挥能力更显突出。 1.教练员自身素质要求更高。 (1)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为篮球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极进取、努力学习、开拓创新、身先士 卒、为人师表、严于利己、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2)专业素质 2.教练员管理能力更强(育人夺标)。 3.教练员应有很强的训练能力,有丰富的指挥比赛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 (1)指挥比赛能力 ① 懂得取胜的道理 A.实力是胜利的保证,建立自己有效的攻防体系 B.看到不足、不断进步。 C.战略上藐视对手,必攻不守。 D.输球在自己,赢球靠对方。 E.不责备队员,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合理使用每个队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F.避实击虚,善用长短,出奇制胜。 ② 懂得取胜机会 A.知自知彼,百战必胜,不打无准备之战。 B.通过队员状态,分析全局,掌握主动。 C.通过比分和时间规律,分析全局,掌握主动。 D.重视场上变化,防微突变。 E.战术经常变化,不可死用。 F.遭遇战和了解战打法不同。 G.三种不同实力比赛打法:强对弱,势力相当,弱对强。 H.利用暂停场间间歇时间,布置战术,争取主动。 I.拼到最后1秒钟,提高争胜能力和意识,比胜一场球更重要。 (2)临场应变能力 ① 有准备的变,取得主动,争得气势; ② 敌随我变,我再变之,取得优势; ③ 替补开局,主力替补,以奇制胜; ④ 敌方变化,我方随变,以变胜变; ⑤ 保留意图,示弱隐蔽,奇变胜彼; ⑥ 根据对方阵容,主动变化,取得胜利; ⑦ 当机立断,决策之变,克彼制胜。 (七)全面与特长,集体与明星兼顾。 1.全面要求队员技术、战术、身体全面发展。进攻、防守和篮板球三者平衡。 2.特长(绝招):有效性、稳定性、独特性和观赏性。 3.集体:5人整体实力和后备力量强。 4.明星:球队的灵魂,核心和得分手。全队战术围绕他制定;关键时刻由他来挑大梁;场上的教练;给对方制造最大麻烦的人。 (八)强化准确,特别是提高投篮准确性,减少错误。 1.投篮准确,特别是3分投手多,投距远,投点广。 2.在对抗的条件下,投篮出手点高,方式多,变化多,投速快 3.动作准确,转换技术,判断准确。 4.传球准确,失误减少。 (九)对抗性增强,是技术、战术、身体、智慧和心理融为一体的全面抗衡。 1.技术:对抗性增强。 2.智谋 (1)熟知篮球运动的规律。 (2)扬长避短会运用技术。 (3)善于变化,灵活的运用技、战术。 3.心理 (1)意志顽强。 (2)情绪稳定。 (3)自信心强。 (十)成材周期缩短,运动寿命延长 1.18----19 岁已成为优秀运动员。 2.35----40岁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十一)当代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变化与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技术动作结构的变化应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有利于快速、多变、争取主动。 1.投篮 过去是通过个人摆脱和集体配合找个无人防守的机会投篮,现在由于对抗的加强,这样无人防的机会投篮,现在由于对抗的加强,这样无人防守的机会已很难找到,现在实在不平衡中找平衡,利用时、空差和贴身投篮。 (1)贴身投篮 是在队员获球后,主动靠近防守队员或在防守队员贴身防守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腿、臀、肩、背等挤、扛、靠、压对手,在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时,完成投篮动作的总称。 其动作方法包括:挤投(后撤步或插步挤投)、前转身交叉步挤投、侧身投篮、勾手投篮、贴靠投篮、突破、扣篮。 (2)时空差投篮 在快速连续的移动中,利用防守队员与自己在动作节奏的时间上和占有位置的空间上出现短暂的误差时的一切投篮的总称。 其动作方法包括:快出手投篮、高抛投篮、跨步投篮(横跨步、前跨步投篮)、运球投篮(向侧、向后运球)、后仰投篮、跨出转身投篮。 2.运球与突破 3.传球 4.篮板球 5.个人防守 (1)滑步抢位:抢步、抢位、主动用力 (2)倒地防守动作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