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诞生和发展在中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它既古老又新颖,既高雅又朴素,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在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养生、导引、吐纳等文化精华孕育下的一株奇葩。它形成一套独特的锻炼方法,因而不论在技击方面还是在强身健体方面,太极拳都有别于其他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在操练方面强调神意主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吐纳。它把拳术中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它顺应了人体自然规律,轻松柔和。近年来观察结果表明,长期操演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它能加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使骨骼肌肉与人体关节更加坚韧灵活。它能够改善新陈代谢的过程,对人体起着良好的保健作用。学练太极拳的目的,除了学习它最基本的动作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由于太极拳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适应太极爱好者的需要,1954年,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对武术工作制定了“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成立了武术研究室,决定从太极拳着手,编订统一规范的武术教材,为普及开展武术健身活动创造了条件。1955年国家体委武术处组织专家研究,决定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氏太极拳为基础,以简明扼要、易学易练为原则,选择主要内容进行整编,保留太极拳的传统风格,突出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二十四式太极拳于1956年正式公布,立即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