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排球运动是以手支配球为主的隔网集体对抗性项目,场地设施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学习和参加排球运动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判断、注意、勇敢、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初步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战术,并能了解掌握排球比赛的主要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同时具备基本的排球教学能力,能组织基层比赛及承担裁判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与排球相关的身体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球技,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纵观百年来世界台球运动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三个阶段。 1.娱乐排球 排球运动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游戏被人们所接受的。人们隔网拍打,追击嬉戏,以不使球落地为乐趣。 开始时排球技术简单而粗糙,仅仅是以手拍击球而已。打法也只是争取一次击球过网,如果一次击不过去,才有同伴的再击球。人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次击球过网不一定是最佳方式,有时从前网近网处甚至跳起击球过网,反而能够创造更好的获胜机会。于是出现了多次击球的打法,以寻找最佳时机和为技术更好的同伴创造得分机会,集体配合战术萌发。但是一方无休止的击球打法遭到公众的反对,因此出现了必须三次击球过网的规定。这一规定促进了传球和扣球技术的分化。富于攻击性的扣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运动产生了质的飞跃,更吸引人的青年人的参加。拦网技术也相应而生。此时的发球也从仅仅是比赛开始的一种形式,发展成为力求攻击性的技术手段。侧面上手发球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发球的力量。排球的竞技性、对抗性逐渐显现出来。在1921——1938年间,为了适应技术的飞快发展,对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技术动作被明确的规定为发球、传球、扣球和拦网。在运用各项技术的同时,出现了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战术配合。于是场上队员出现了位置分工。到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排球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集体拦网的出现给扣球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大力扣球和吊球相结合的打法相继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拦网保护战术体系形成。 这一阶段排球运动的特点是从开始的娱乐游戏性质,逐渐地向竞技对抗方向发展。国际间的比赛还没有统一的组织、统一的竞赛制度、统一的竞赛规则。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和竞技化的趋势,以及一些国家排球协会的相继成立,开展国际间排球比赛和交流的愿望与日俱增。经过酝酿,在1936年的第6届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排球组织——排球技术委员会。波兰体联主席拉维奇马斯洛夫斯基任主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委员会尚未开展工作就解体了。 2.竞技排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8月26日,法兰西、捷克斯洛伐克、波兰3国排球的代表在布拉格召开会议,倡议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1947年4月间,国际排联在巴黎正式召开成立大会。会议制定了国际排联宪章;选举了法国的保尔黎伯为第一任主席;指定巴黎为总部所在地,英语和法语为联合会工作语言;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竞赛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并正式出版通用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同时会议决定于1948年在罗马举行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1949年在布拉格举行世界男排锦标赛。   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了排球运动从娱乐游戏时代进入了竞技时代。其后,国际排联出色地领导和组织了一系列的世界大赛。 这些比赛已经形成传统每2年或4年举行1次延续至今。此外国际排联下属的各洲联合会也定期组办洲锦标赛、洲运动会排球赛、洲青年锦标赛等。 廿十世纪60年代初期,大松博文教练率日本女排,创造了"前臂垫球""滚翻防守"和"勾手飘球"技术。以出色的防守、飘忽不定的发球和亚洲的快攻,打破了苏联称霸女子排坛的局面,一举夺魁。他们突破了划一的技术战术模式,为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廿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世界排坛出现了百花竞开、群雄纷争的局面。这一时期女子排球有日本的"防守加配合"的打法与苏联"进攻加力量"打法相对峙,8届大赛各分四金。而男子排球的9次大赛中,荣登榜首的有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日本、波兰、民族德国5支球队。他们代表了当时战术发展中的不同流派。捷克斯洛伐克仍以"技巧"见长;苏联队在"力量"的基础上加了"两次球"及其转移战术和"边跟进"防守;民族德国队则以突出高大进攻队员的"超级扣球"和"高成功率"闻名于世,被称为"高度派"。日本队在学习了中国"近体快"和"平拉开"等系列快攻基础上,创造了"短平快"、"时间差"等战术打法,以"速度派"在世界暂露头角。日本队不仅有快速配合的特色,而且吸取了日本女排防守成功的经验,攻防兼备。无独有偶,波兰队也是因为攻防全面,且注意战术变化而出人头地的。至此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轮执牛耳,各领风骚,排球技战术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由单一模式到不同流派的产生;由重攻轻守到攻防兼备;由追求高度和力量到讲究技术和战术;;由注重个人技巧到讲究集体配合:竞技排球战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3.现代排球   排球运动自廿十世纪80年代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现代排球的概念是广义的,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三个内涵。   (1).全攻全守排球   随着各种流派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排球技战术不断创新又飞速普及,各队取长补短球技猛进,以一技之长便可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廿十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和美国男排的四连霸是历史的必然,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女排在组织队之初就确立了"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队伍"的训练思想。在其后长达9年的竞赛训练中,创造性地实践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度,力争网上优势------"的中国排球运动技战术指导思想。形成了攻防全面,战术多变,以高制亚洲,以快制欧洲的全方位技战术打法。美国男排大胆运用跳发球技术,后攻技术;从沙滩排球中移植了两人接发球战术;创造了扩大防守,设计了立体进攻战术;提出了高度、速度和全面的等边三角形均衡发展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思想。这一思想指导他们获得辉煌,其后被世界排坛所接受,并在9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 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是技战术打法,更是指导思想。现代排球的技战术要求运动队和运动员必须全面发展,他不只是攻防技术的全面,战术打法的全面,还包括运动员体能、心智等各种素质的全面。在高强度、高技术水平的激烈对抗中,任何一个缺陷、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是致命的隙裂。   全攻是以攻为主导,以攻贯穿全部比赛过程的总体进攻观念。发球是进攻的开始,拦网是进攻的超前,防守是进攻战术的首要环节。从时间上来看,进攻不再是第3次击球的专利,它是排球比赛的整个始末。从空间上来看,进攻也不仅仅局限在网上和网前,他已经纵深发展并充满了立体的三维空间。从内涵上来讲,进攻已经不是拔地而起的一锤定音了,他是两大集团全方位的较量,使整体实力的碰撞。在技战术打法上形成了高快结合、前后结合的全面进攻的局面。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副攻分工界限业已打破,主攻常打快球,副攻参与强攻和后攻。他们相互掩护,变化无穷。第二,前排快攻体系与后排进攻体系融为一体,形成前后排交叉掩护复式组合的立体进攻格局。第三,组织进攻战术的二传核心, 向网上和场地纵深扩展,提高了技战术的进攻性和组成率。第四,接应二传作用大大提高,成了前后排跑动进攻的主要得分手段。第五,替补队员与主力队员的差距明显缩小,不同组合的不同特点增强了全队整体进攻实力。   没有防守就没有进攻,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排球技战术的飞跃正是得利于全面提高的防守水平。从意大利男排首倡"排球场上没有防不起的球"这种指导思想,使现代排球比赛有了质的飞跃,变得更精彩,更好看,让总体进攻的思想得以发挥和施展。全攻全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到2005年意大利男排已连 续夺得六届欧锦赛冠军就是最好的佐证。   全面防守 的技战术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全方位的防守技术动作:用手、脚、身体的各种动作参与防守,提高了防守的质量。第二,提倡有预判的"出击防守",替代规定位置的"等待防守"。第三,加强前排拦网与后排防守的战术配合,发挥整体效率。第四,针对对方进攻特点,采用不同防守阵型。第五,防守阵形及队员位置安排兼顾防守效果和防守后的反击进攻。

课程通知 >>更多
  • 2022年排球星期三下午 2022-02-23
  • 2022年排球课 2022-02-23
  • 请大家找到自己的班级加qq进群 2020-02-24
  • 2020年开学啦 2020-02-17
最新动态
  • 潘晶波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2022年排球星期三下午
  • 潘晶波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2022年排球课
  • 潘晶波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请大家找到自己的班级加qq进群
  • 潘晶波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2020年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