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内容简介
研究对象
本章研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研究内容
1.暴雨资料的选样;
2.暴雨资料充分、不充分时如何推求设计暴雨;
3.可能最大暴雨的推求;
4.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研究目的
了解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掌握不同资料情况下设计暴雨的计算方法和在设计条件下将设计暴雨转化为设计净雨及设计洪水的方法,以解决短缺流量资料时,水库、堤防、桥涵等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问题。掌握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
第8.1节 概 述
内容提要
1.为什么要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设;
3.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
学习要求
掌握在什么条件下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推求洪水的主要方法步骤。
8.1.1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即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 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就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
(2)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3)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
(4)PMP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8.1.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步骤
按照暴雨洪水的形成过程,推求设计洪水可分三步进行。
①推求设计暴雨: 用频率分析法求不同历时指定频率的设计雨量及暴雨过程。
②推求设计净雨:设计暴雨扣除损失就是设计净雨。
③推求设计洪水:应用单位线法等对设计净雨进行汇流计算,即得流域出口断面的设计洪水过程。
主要步骤:暴雨选样 设计暴雨 设计净雨 设计洪水
8.1.3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洪水与暴雨同频率
关于设计暴雨,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对于比较大的洪水,大体上可以认为某一频率的暴雨将形成同一频率的洪水,即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因此,推求设计暴雨就是推求与设计洪水同频率的暴雨。
复习思考题
1.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C )
A.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 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
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 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
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C )。
A.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 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 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A )
A.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B. 暴雨观测、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C. 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D.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选择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
第8.2节 直接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内容提要
1.暴雨资料的收集与审查;
2.暴雨资料的选样及特大值处理;
3.面暴雨频率计算;
4.设计面暴雨量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学习要求
掌握暴雨选样、特大暴雨处理、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方法。
8.2.1 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和统计选样
1.暴雨资料收集
暴雨资料主要向水文、气象部门刊印的《水文年鉴》、气象月报收集;也可在主管部门的网站查阅;也可收集特大暴雨图集和特大暴雨的调查资料。
2.暴雨资料的审查
暴雨资料的审查仍然是三个方面:可靠性审查、一致性审查和代表性审查。
3.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样
选定设计时段T
(1)习惯上取单数天,如1、3、7、15天等。
(2)设计历时的长短与当地暴雨特性、流域大小、 水库调蓄能力与调洪方式有关。
(3)选取2~3个控制时段。
选样方法: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8.2.2 特大暴雨的处理
暴雨资料系列的代表性与系列中是否包含有特大暴雨有直接关系。一般暴雨变幅不很大,若不出现特大暴雨,统计参数、CV往往偏小。若在短期资料系列中,一旦出现一个罕见特大暴雨,就可使原频率计算成果完全改观。
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过小河洪水调查,并结合当地历史文献有关灾情资料的记载分析估计。一般认为,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流域平均雨量的重现期与相应洪水的重现期相近。
8.2.3 面暴雨量频率计算
各样本系列选定后,即可按照一般程序进行频率计算,求出各种历时的设计暴雨量。
注意特大暴雨的移置和处理
图8.2.1 面暴雨量频率计算图
8.2.4 设计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1)统计参数: T→长,则→大,CV→小,
→大;地区协调。
(2)不同历时暴雨频率曲线的对比;
(3)与实测大暴雨或邻近地区特大暴雨比较。
复习思考题
1. 对于中小流域,其特大暴雨的重现期一般可通过( D )
A. 现场暴雨调查确定 B. 对河流洪水进行观测
C. 查找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D. 调查该河特大洪水,并结合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2. 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 B )。
A. 偏小 B.偏大 C. 相等 D.三者都可能
3. 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 A )
A. 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B. 年最大值法
C. 年超定量法 D. 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
4. 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离势系数CV可能会( B )
A. 均值、离势系数CV都偏大 B. 均值
、离势系数CV偏小
C. 均值偏小、离势系数CV偏大 C. 均值
偏大、离势系数CV偏小
5. 对雨量观测仪器和雨量记录进行检查的目的是( D )。
A.检查暴雨的一致性 B. 检查暴雨的大小
C.检查暴雨的代表性 D. 检查暴雨的可靠性
6.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 C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第8.3节 间接法推求面设计暴雨量
内容提要
1.设计点暴雨量的计算;
2.点面关系的含义及分类;
3.动点动面关系包含的假定。
学习要求
掌握定点定面关系和动点动面关系的分析综合和应用。
8.3.1 设计点暴雨量的计算
1.选择点雨量代表站
点雨量代表站, 一般选择流域中心点雨量站或常见暴雨中心的雨量站。
2.选样方法
固定时段独立选取年最大值法
3.特大暴雨移置
特大暴雨处理与特大洪水处理方法相似。
4.点暴雨频率计算
5.成果合理性分析
点暴雨频率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除应把各统计历时的暴雨频率曲线绘在一张图上检查,将统计参数,设计值与邻近地区站的成果协调外,还需借助水文手册中的点暴雨参数等值线图、邻近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记录以及世界点最大暴雨记录进行分析。
8.3.2 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当流域面积很小时,可直接把流域中心的设计点雨量作为流域的设计面雨量。对于较大面积的流域,必须研究点雨量与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设计点雨量转化为设计面雨量。
(8.3.1)
式中,α称为点面折减系数,即点雨量与其相应的面雨量的比值。
1.定点定面关系
定点指流域中心点或其附近有长系列点雨量资料的雨量站, 定面是把流域作为固定面,建立固定点雨量和固定面雨量之间的关系,称定点定面关系。
对于一次暴雨某种时段的固定点雨量,有一个相应的面雨量,在定点定面条件下,点面折减系数为:
(8.3.2)
式中,xF、x0分别为某种时段固定面和固定点的暴雨量。有了若干次某时段暴雨量,则可有若干个α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设计计算用的点面折减系数。同样的方法,可求得不同时段的点面折减系数。
图8.3.1 定点、定面示意图
2.动点动面关系
在缺乏暴雨资料的流域上,常以动点动面暴雨点面关系代替定点定面关系。这种关系是按照各次暴雨的中心与暴雨等值线图计算求得,因各次暴雨的中心和暴雨分布都不尽相同,所以称为动点动面关系。
动点动面关系的分析方法:
①在一个水文分区内选择若干次大暴雨资料;
②绘出各场暴雨各种历时的暴雨等雨深线图;
③作出各场暴雨的点面关系;
④取各场暴雨点面关系的平均线作为该区综合的点面关系线。
图8.3.2 某地区3天动点动面暴雨点面关系
“动点动面暴雨点面关系”包含了三个假定:
①假定设计暴雨的中心一定发生在流域中心;
②假定设计暴雨的点面关系符合平均的点面关系;
③假定流域周界与设计暴雨的某一等雨深线相重合。
复习思考题
1.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 D )
A. 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
C. 任一雨量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2. 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 C )
A. 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C.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3. 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面积,折算系数α( B )
A.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 B.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
C. 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 D. 不随暴雨历而变化
4. 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历时,折算系数α( A )
A. 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B. 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C. 随流域面积的变化时大时小 D. 不随流域面积而变化
第8.4节 设计暴雨时空分配的计算
内容提要
1.典型暴雨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的计算;
3.设计暴雨的地区分布。
学习要求
掌握典型暴雨选择、典型暴雨放大、设计暴雨地区分布的计算方法。
8.4.1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的计算
方法: 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和同频率放大法
1.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
“可能(代表性)”和“不利”
典型暴雨的选取原则, 首先要考虑所选典型暴雨的分配过程应是设计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其次,还要考虑是对工程不利的。所谓比较容易发生,首先是从量上来考虑,应使典型暴雨的雨量接近设计暴雨的雨量;其次是要使所选典型的雨峰个数、主雨峰位置和实际降雨时数是大暴雨中常见的情况,即这种雨型在大暴雨中出现的次数较多。所谓对工程不利,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指雨量比较集中,例如七天暴雨特别集中在三天,三天暴雨特别集中在一天等;二是指主雨峰比较靠后。这样的降雨分配过程所形成的洪水洪峰较大且出现较迟,对水库安全将是不利的。为了简便,有时选择单站雨量过程作典型。 例如淮河上游1975年8月在河南发生的一场特大暴雨,简称“75·8暴雨”,历时5天,板桥站总雨量1451.0 mm,其中三天为 1422.4 mm,雨量大而集中,且主峰在后,曾引起两座大中型水库和不少小型水库失事。因此,该地区进行设计暴雨计算时,常选作暴雨典型。
2.选择典型暴雨的方法
(1)从设计流域年最大雨量过程中选择
(2)资料不足时,可选用流域内或附近的点雨量过程
(3)无资料时,可查水文手册或各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 选用地区综合概化的典型暴雨过程。
3.放大方法
典型暴雨过程的缩放方法与设计洪水的典型过程缩放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均采用同频率放大法。
最大1天:
(8.4.1)
最大3天中其余2天:
(8.4.2)
最大7天中其余4天:
(8.4.3)
【例8.1】已求得某流域百年一遇1d、3d、7d设计暴雨分别为108mm、182mm、270mm。经对流域内各次大暴雨资料分析比较后,选定暴雨核心部分出现较迟的1993年的一次大暴雨作为典型,其暴雨过程如表8.4.1。按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过程。
表8.4.1 1993年的一次暴雨过程
时段(d) | 1 | 2 | 3 | 4 | 5 | 6 | 7 | 合计 |
雨量x(mm) | 13.8 | 6.1 | 20.0 | 0.2 | 0.9 | 63.5 | 44.1 | 148.6 |
计算典型暴雨各历时雨量:;
;
计算各时段放大倍比:
最大1天的放大倍比
最大3天的其余2天的放大倍比
最大7天的其余4天的放大倍比
对典型暴雨放大的设计暴雨过程,见表8.4.2。
表8.4.2 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暴雨过程
时段(d) | 1 | 2 | 3 | 4 | 5 | 6 | 7 | 合计 |
雨量(mm) | 13.8 | 6.1 | 20.0 | 0.2 | 0.9 | 63.5 | 44.1 | 148.6 |
放大倍比K | 2.19 | 2.19 | 2.19 | 2.19 | 1.64 | 1.70 | 1.64 |
|
设计暴雨(mm) | 30.3 | 13.5 | 43.9 | 0.4 | 1.5 | 108.0 | 72.4 | 270 |
8.4.2 设计暴雨的地区分布
水库或梯级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时,需要拟定流域上各分区的洪水过程,因此需要给出设计暴雨在流域上的分布。其计算方法与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相似。
图8.4.1 防洪水库与防护区位置图
如图8.4.1,在推求防洪断面B以上流域的设计暴雨时,必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防洪水库A以上流域的暴雨,另一部分来自AB区间上的暴雨。实际工作中,一般先对已有实测大暴雨资料的地区组成进行分析,了解暴雨中心经常出现的位置,并统计A库以上和区间暴雨所占的比重等,作为选择设计暴雨地区分布的依据,再从工程规划设计的安全与经济考虑,选定一种可能出现且偏于不利的暴雨面分布形式,进行设计暴雨的模拟放大。
复习思考题
1. 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 D )。
A. 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B.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C. 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D. 所用放大倍比对应的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它历时暴雨量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2.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 B )。
A.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B. 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C. 各历时暴雨量都大于设计暴雨量
D.不能肯定
3.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所谓不利是指( B )。
A. 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前 B. 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后
C. 典型暴雨主雨峰居中 D. 典型暴雨雨量较大
4.对放大后的设计暴雨过程( C )。
A. 需要进行修匀 B. 不需要进行修匀
C. 用光滑曲线修匀 D. 是否修匀视典型暴雨变化趋势而定
第8.5节 可能最大暴雨的估算
内容提要
1. 可能最大降水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
2. 可降水量及其计算方法;
2. 形成大暴雨的物理条件;
3. 如何推求可能最大降水PMP。
学习要求
掌握可能最大降水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8.5.1 概 述
1.什么叫PMP和PMF
可能最大降水是指在现代气候条件下,某一流域一定历时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因为洪水是暴雨的产物,暴雨是水汽运动的产物。而一个地区空气中水汽是有其上限值的, 因而一个地区一定历时的暴雨也必定有其上限值。
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地区或一个特定流域 ,从物理成因上说,一定时段内有其可能最大雨量,称为可能最大降水,用 PMP 表示 , 即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可能最大降水所形成的洪水称为可能最大洪水,用PMF表示,即Probable Maximum Flood。
2.大气可降水量W
定义: 可降水量是指垂直空气拄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在汽柱底面上所形成的液态水的深度,以W表示,单位为mm。
一般说来,一地区的可降水量决定于该地区的汽柱高度、 纬度、 地面高程、 距海远
近、气象条件等。目前PMP的估算就是建立在可降水量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的。
3可降水量的计算方法